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永嘉学派传人
学而优则仕。
何文渊虽然只有二十三四岁,却是一个颇有见识、韬略与智慧的年轻人。
朱允炆欣赏何文渊的条理清晰、实干思维,破格提拔。当然,这也与现任知府王祺毫无作为,不见功绩有关。
何文渊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兄长,与母亲一起,跟着伯父安顿在京师,准备攻读课业考入国子监。只是一次寻常的春游访友,竟然成了温州府的知府。
突如其来的重任,直接压在了肩膀上。
何文渊清楚,越是被破格提拔的人,越是被无数人关注着。
因为所有人都不甘心,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一次次发生。
大家苦熬多年,就等着上面挪位置补缺呢,眼看轮到自己了,突然从下面飞上来一个毛小子,后来居上,抢占了位置,那怎么行,扁他!
何文渊握了握手,若自己出了纰漏,犯了大错,将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过错,还可能连累建文皇帝,彻底堵住他提拔官员的可能。
朱允炆在府学中只停留了一个时辰,便在孙安、叶缙光、何文渊等人的陪伴下前往海海坛山南麓的慈山。
一路之上,朱允炆对何文渊多番考校,明确了何文渊的治理思路。
面对何文渊的请求,朱允炆欣然答应:
何文渊凝重地点头,道:
朱允炆笑道。
何文渊尴尬地点了点头,继续说:
朱允炆看着侃侃而谈的何文渊,点了点头说:
何文渊颇有些无奈,确实,温州府海运并不发达,多是瓯江河船,海船并不多,想要在大海中取利,少不得海船。
朱允炆知道这件事并不是何文渊可以解决的,开口道:
何文渊大喜。
朱允炆看着欢喜的何文渊,继续说:
何文渊敬佩朱允炆的安排如此周到。
慈山。
一颗颗古老的苍柏,似是无人问津多年,守护着清冷的寂寞。
拾阶而上。
朱允炆等人看向不远处,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站在圆形的坟丘之前,老者身旁,还站着一位清丽婉约的女子。
老者看了看朱允炆等人,并没有作理会,倒是女子,眼神中忽闪着惊讶之色。
朱允炆看着低矮的青石墓碑,正面篆书阴刻七字,停下脚步。
不用说,这里正是大名鼎鼎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之墓。
女子偷偷看向朱允炆、何文渊等人,目光中透着震惊
。老者也感觉到了一种凭吊的肃穆,侧过身看着朱允炆等人,缓缓问:
汤不平将黄淮背着的羊、猪肉等祭品摆上,又拿出一壶酒搁在墓碑之前。
朱允炆深深看着叶适之墓,从袖中取出了一册,放在了墓碑前,低沉着嗓音说:
老者盯着朱允炆等人,拄着拐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身旁的女子搀着老人,低头思索着。
这世上,还有人记得永嘉学派,还有人来祭奠叶文定!
老人在朱允炆等人凭吊之后发问。
朱允炆指了指何文渊,对老者道:
老者打量了下年轻的何文渊,又看了看朱允炆,直指关键:
朱允炆见老人目光如炬,只好说:
孙安走上前,仔细打量着,皱眉说:
老者盯着孙安,想了起来:
孙安激动起来,连忙对朱允炆说:
朱允炆没想到,自己竟能遇到叶适后人。
叶耕不喜欢孙安咋咋呼呼,顿了顿拐杖:
孙安连忙道歉。
朱允炆对叶耕深施一礼,道:
叶耕摆了摆手,一脸不快:
叶灵儿脸色紧绷,小心搀着叶耕就想离开。
朱允炆看着古怪的老头,开口道:
孙安听出了朱允炆的意思,接了句:.>
叶耕果然停了下来,气呼呼地看着朱允炆、孙安,道:
孙安反驳:
叶耕愤怒:
朱允炆止住了继续激将的孙安,上前一步,对叶耕说:
叶耕呵了呵,摇头说:
朱允炆看着落寞的叶耕,说:「叶先生若有子弟的话,也可推入府学做训导。他日若有成效,说不得可
以进入国子监,将永嘉学派与水心先生的学问广传于天下。」
叶耕有些向往,向往永嘉学派大行其道。
可看看自己枯瘦的手,老去的皮,如同死了的树枝。叶耕叹了一口气,说:
朱允炆求贤若渴。
永嘉学派是规范与运作大明资本主义的重要思想,它需要在永嘉萌芽壮大,继而掀起思想解放的浪潮。
资本论、***论,那些对此时的大明而言太过猛烈,朱允炆希望大明的资本发展是植根于汉文化、汉土壤的。
事实证明,这一片土地上有足够的智慧,足够聪明的百姓、知识分子与敢想敢为敢闯的先哲,他们有能力帮助大明破浪远航!
叶耕笑了笑,偏头看向自己的孙女:
叶灵儿沉默。
孙安看着叶灵儿,面露难色。
女子当训导?
不可为。
女人怎么能当先生呢?
朱允炆凝眸,看着清秀的叶灵儿,轻声说:
叶耕呵呵冷笑:
朱允炆惊讶不已。
传闻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就是一个身怀大才的女子,在和老刘隆中对之前,不知道和老婆对了多少次了。
难道说大明也有如黄月英一般的女才人?预测帖木儿、东北事,这可不是简单之辈。朱允炆有些不信,看着叶灵儿,严肃地说:
叶灵儿看了看一旁的爷爷,见爷爷点头,便伸出玉指,指向汤不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