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长公子扶苏接令
朝堂之上。
所有人都变得寂静无比。
没有人说话。
并不是反对。
而是震惊的盯着嬴城。
高低贵贱。
十三司联合调查组。
驴政。
大秦军事学府。
任何一个都是极具智慧的决策。
现在同时被提了出来。
堪称是千古奇事。
他们无法想象,嬴城究竟是如何想到的。
是的。
没有人质疑嬴城所提出来的政策是否正确。
而是疑惑的脑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是如何想到这些办法的。
但是!
就在所有人的疑惑之中。
嬴城却沉闷如惊雷的再次下令道:
朝堂之上无父子,嬴城直呼扶苏之命,却令大半个朝堂都安静了下来。
昔日嬴城立十三司,陛下夺定十三司司正人选之时。
嬴城只争了两个位置。
宣传司司正淳于越。
教化司司正扶苏。
其余十三司,均由左右丞相举荐。
淳于越如今混的算不上风生水起,但却是整个大秦目前为止总领官员人数最多的一个司正,十万宣传员分布在整个大秦,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成效,但十万宣传员并不是吹嘘而来,那是实打实的可以随着淳于越政令而动的朝廷官员。
再加上如今整个秦国的核心之地,乡里。
淳于越的地位并不低。
而长公子扶苏,在大秦,扶苏的地位本身就是特殊的存在。
虽然陛下没有任何政令,但其实大家都把扶苏当做大秦太子来对待,敬而远之。
这只是其次,而在嬴城为扶苏争教化司司正之后。
教化司本来是不被看好的位置,因为此前教化之事并不能大范围的教化,顶多一个学堂弄点人。
但是纸张的出现。
书籍的出现。
恐怖之数的藏书出现。
阿房宫甚至被改成了国学府。
乡里到国学府的兴建。
教化司的地位在今后将是极其重要的位置。
所有人都看明白了嬴城的布局,也明白,若是按照如今的格局走下来,将来太子之位非扶苏莫属了。
但是。
那仅仅是正常的发展趋势。
问题是。
扶苏对教化之事,争议极大,并不同意嬴城所提出的五科二十四门学问教学。
而嬴城又是强势命令教化司左司长熊关在课本的编订中,分门别类编订五科二十四门学问的课本,又强势命令右司长崔毅在老师的遴选中必须包含五科二十四门学问的老师。
因此。
在教化司近四个月的改革之中。
扶苏完全以甩手不干的态度行事。
即便是嬴城绑着扶苏到教化司任事,扶苏也什么都不干。
得亏是亲爹,若不是亲爹,嬴城的怒火在三个月前就烧到教化司了。
这并不是关键。
而是三天前。
嬴城再次以正式文书的方式,催促扶苏就任。
而扶苏并没有前往教化司促办教化司政务。
这让所有人都明白。
嬴城终究还是要抉择了。
究竟是要让扶苏继续实位虚领教化司,还是嬴城要狠心打破自己的布局,不顾念亲爹。
却是众多
朝臣中。
扶苏安静的走了出来,道:
犹如放弃抵抗般的扶苏,甚至都没有询问嬴城要下什么命令,就已经要接令了。
却是冯去疾,见嬴城一副决然之色,心中微微震动,他也事先不知晓嬴城的决策,只能当堂提议道:
因为有些事,寻常之人碰不得。
其一军事。
太尉府太尉之职虚设已经很久了,三个护国都尉任何一个都有资格成为太尉,但陛下对此只字未提,朝臣对此讳莫如深。
其二教化。
教化之事此前并未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大不相同,别看教化司只是奉常府之下的司署,但那可是天下之师长,即便是他,也不能轻易去染指。
在嬴城没有下令前,他还是希望嬴城再考虑考虑。
当然。
如果公子高,公子渠等人,其实也可以,但,公子怀,公子胡亥已经销声匿迹很久了,嬴城的态度有多明显不用他们想。
综合来看,目前扶苏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冯去疾的提议也令众多朝臣争相附议。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现在的大秦已经够乱了,若是再出现什么夺嫡之争,那就真的要乱了。
嬴城不为所动的沉声道:
嬴城话音未落。
众多的朝臣倒吸了一口凉气。
不敢相信的盯着嬴城。
他们没想到。
嬴城真的大义灭亲了。
教化司司正一职,尚且还属于中央权重部门,可联合调查组组长,就真的要远离中央权力中心,深耕乡里了。
扶苏听到后明显也是身体一颤,但还是倔强的沉声道:
冯去疾忍不住的说道:
并非他保扶苏。
而是真的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嬴城冷漠的道:
朝堂之上肃静无声。
没有人再反驳。
而嬴城也没有纠缠,继续道:
逐渐适应了嬴城节奏的众多朝臣们。
思绪也是拉了回来,疑惑的盯着嬴城。
不明白嬴城这又是何意,看
到了什么,才有这样的议题。
冯去疾代表性的疑惑问道。
嬴城沉声道:
随着嬴城说完。
朝堂之上的众多朝臣都沉默了下来。
事实上。
任何一个官员,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非独有。
只是。
以往评判的标准只是田赋税收,也因此,有些问题会被自然而然的忽略。
同样。
在旧秦律之中明细分令,但在具体实行之中,即便是廷尉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是人的共性。
可现在。
这样的事情被嬴城提出来并当做朝议来议,事情便大条了。
却是李斯,仅仅思衬片刻的便回道:
李斯震震沧老而雄厚之音散布大殿。
众多朝臣们也相继点头。
并未有人反对。
因为这不用李斯重提,李斯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干的。
只不过。
天下官员何其多,法家内部尚且有腐败,何况其他。
但只要不影响其他,便是在可容忍之范围。
因为有些事情。
并非就能以纯粹的律法来解决。
很快就有官员跟着补充。
这是议题。
所有在朝堂上的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而似乎在此时。
冯去疾闭嘴了一般,一句话也不说。
并非冯去疾不说。
而是此事涉及到律法,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轻易掺和的。
这是他和李斯在长期交锋之下形成的泾渭分明的默契。
而听着众多朝臣的言论。
嬴城也是摇头,这些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靠查。
两百万法家弟子去调查,也未必会有多少成效。
因为这个问题是不断产生且不断积累的。
若是仅仅以寻常手段来解决。
只能是手忙脚乱,没有什么成果。
而想要真正解决此类问题。
说
真的。
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完全杜绝,站在穿越者的角度上,遍观历史,历朝历代都有御史台,监察司,甚至锦衣卫这样的官员专门查官员问题,但,效果,其实也就那样,有何没有基本没区别。
而即便是如宋朝的提升官员福利,明朝的严刑峻法,官员贪腐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反而令官员更加的贪腐。
与之伴随着的。
便是官员权力的失控。
所以。
若是完全照搬监察一法,单纯的提升官员福利和以严酷刑法来威慑,效果其实并不明显。
有些官员,该贪的一点不少的还得贪,根本不管福利和刑法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