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割据一
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开始的。)
第一阶段从唐代宗李豫初年到唐德宗李适末年,是割据形成发展时期。
代宗广德元年,安史之乱以史朝义自缢,其党羽纷纷投降唐朝而告结束。但朝廷无力彻底消灭这些势力,便以赏功为名,授以节度使称号,由其分统原安史所占之地。
计有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统治今河北东北部;
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统治今河北中部;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统治今河北南部、山东北部;
薛嵩为相卫节度使,统治今河北西南部及山西、河南各一部,共四镇。其后相卫为田承嗣所并,则成为三镇,即河北三镇,这三镇名虽服从朝廷,实则独立。军中主帅,或父子相承,或由大将代立,朝廷无法过问。
与此同时,淄青镇大将李正己逐节度使侯希逸,唐亦授以节度使称号,统治今山东地区,世袭相承达三代四人。
在今湖北,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也实行割据,统治今湖北西北部达十九年。建中二年,梁崇义被消灭,三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又据镇反叛,自称建兴王,并联合已称王的淄青、魏博、成德、卢龙四镇节度使抗拒中央。唐德宗调集淮西邻道兵攻讨李希烈,诸道兵都观望不前。四年前,又调泾原兵东援,十月,该军路过京师时,发生叛乱,拥立留居长安的前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秦帝。德宗出奔奉天。兴元元年正月,李希烈称楚帝,改元武成。二月,入援朝廷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也叛乱,德宗又奔梁州,唐朝政权处於最危险的境地。同年六月,平定了朱泚,贞元元年八月平定李怀光,二年四月,李希烈为部将所杀,河北、山东四镇也表示重新服从中央,表面上又归统一。德宗经过这场恐慌之后,转为执行姑息政策,求得暂时安定。但也做了一些削藩的准备工作,一是加犟禁军,二是充实府库。不过,这两方面都造成了另一后果,即宦官进一步控制中央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