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集体收购,有人欢喜有人愁
“那太好了!”陆小石张得福说道:“得福叔,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收购?”
张得福盯着价目表看了好一会儿,突然说道:“小石啊,你前后奔波替村里人找到了一条可靠的销路,辛苦你了。”
“叔,您这说的啥话。”
张得福说完这句后,又向张盼夏,说道:“盼夏,你去拿张大纸和笔,把这价目表上的东西誊写一下。”
“好嘞,爸,我这就去。”张盼夏利索的跑进了里屋,开始翻找起来。
吴婶也是喜笑颜开的说道:“好了好了,这下销路有了,她爸的心病也该去了,我现在就去做饭,今晚咱们吃顿好的!”
说完后,吴婶就走出了屋子。
张盼夏很快拿来了纸笔,铺在了小桌上,问道:“石头哥,爸,我就全部照着这上面的抄下来吗?”
陆小石指着灵芝这几个贵重的药材,说道:“灵芝之类的药材先去掉,毕竟我身上也没有钱收购这些贵重的东西。”
“嗯。”
“还有活的野味,也都不要。”
“好。”
“其它的应该没啥问题了。”陆小石见其它都是一些常见的山货,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了,不过他还是向张得福征求了一下意见,“叔,您说呢?”
张得福却说道:“每样少写两毛钱吧,石头跑前跑后的,不容易。”
张盼夏微微一愣,随后立马明白了她爸的意思。她自己倒是没有什么意见,甚至觉得应该再多压一两毛才好。
陈正易也提醒陆小石可以压低一些收购的价格,好从中赚取差价,但他这次却并不打算这么做。
因此,在张盼夏即将下笔的时候,陆小石阻止道:“算了叔,今年大家都不好过,还是暂时不要压价了。毕竟村子里的许多人都曾帮过我,这次就当是还个人情吧。”
张得福望向陆小石的眼神里,顿时浮现出不少赞许:“不错,知恩图报,叔叔婶婶们没帮你!”
张盼夏眨巴着大眼睛,问道:“那我还是按照这上面的抄?”
张得福嘴角带着一丝笑容,说道:“抄吧,把字写大些。虽然他们大多不认识字,但我们要把白纸黑字的都写出来,免得有些人眼红趁机闹事儿。”
“嗯,我知道了。”张盼夏虽然是初中毕业,但她的一手字却写的很漂亮。
“娟秀又不失大气,盼夏你的字倒是写得越来越好了!”陆小石忍不住赞叹道。
“是嘛,要不我以后就专门帮你记账好了。”张盼夏微笑着调侃道。
张盼夏是开玩笑的无心之言,陆小石却发现自己好像真的需要这么一个助手。
而张盼夏跟自己青梅竹马,知根知底,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盼夏,我还确实需要这么个帮手。”
陆小石的话让张盼夏有些愣住了,她抬头看向陆小石,见他表情很是认真,这才明白他真的不是开玩笑。
“我……我可以吗?”张盼夏有些惊喜又有些胆怯的问道。
“为什么不可以?你可是初中毕业呀!”陆小石笑着回答道。
张盼夏又看向张得福,张得福也鼓励道:“伟人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丫头你得相信自己。”
张盼夏得到两个人的鼓励后,顿时冲着陆小石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
由于跟陈正易约好的时间是第二天下午,所以陆小石和张得福不敢有丝毫的耽搁。
等到张盼夏抄好了价目表,他们便拿上价目表直奔广播室而去。
由于没有通电,所以张得福用的就是一个手持大喇叭。广播室建在村子里最高的地方,也是为了方便他向全村喊话。
“各位!各位!”
“听到广播后,来广播室前开会!”
“有人统一回收山货,错过这个点儿,下一次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重复:有人统一回收山货,错过这个点儿,下一次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张得福的话一喊出来,村子里立马沸腾了起来。之前张得福私下里问过几家人,所以村子里暗中早就有了一些传言。
“听到了吗?真的有人来统一回收山货!”
“听到了啊!得福哥就是有办法!”
“快走,快走!再不把那些东西卖了,都要烂在储物间里了!”
“得福这事儿办得好哇!我老早以前就看这个娃子不错!”
“可是爷爷,您不是说得福叔读书把脑子读傻了么?”
“我说过吗?我怎么不记得了?”
“……”
村子本来就不大,没过多少时间,几乎家家户户的人都来了。这其中不仅有想赶紧出手山货的人,还有部分是来看热闹的人。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张得福拿着大喇叭,说道:“各位,回收的价目表我已经贴在了告示牌上!你们可以自己找人对照!”
“因为这是第一次集体交易,所以回收的山货类型不会多,你们有对应的东西,待会儿就赶紧回家背过来!”
“回收的地点就在广播室右手边,你们过去就能看到!”
张得福的话音刚落地,广播室前的小广场里顿时便响起了欢呼声。
“赶紧看看去!”
“哎呀!谁识字的,赶紧来念念啊!”
“黑木耳:2毛5一斤!”
“香菇:1毛8一斤!”
“冬笋……”
“羊肚菌……”
有识字的人为大家念出价目表上的内容后,广场上的人群逐渐开始沸腾起来了。
“快!快回家把东西整理出来!”
“哈哈哈!我家里还有好多羊肚菌呐!赚到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部分人高兴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却显得很失落。
这不,有位中年大妈此刻就在痛心疾首的拍打着自己的大腿,“嗨呀!真的要比国营商店回收的价钱多了不少啊!早知道我就不该去国营商店的啊!”
她现在是无比后悔自己把东西卖给了国营商店,全然忘记了当初“抢先”出手时在周围邻居那里的那股炫耀劲儿。
不过也正是她得益于她的“痛苦”经历,告诉了身边的村民们,这次的回收确实是给出了不错的价格。
于是更多人转身飞奔回家,准备把听到的东西都拿过来卖。
忽然,又有人向张得福喊起了话:
“诶?得福啊!怎么不回收野味啊?”
“是啊是啊!我家还有许多腌制好的野鸡、野兔、袍子和野猪肉,为什么不收啊?!”
张得福就知道有人会问这个问题,而且大多都是那些平日里最“高傲”的猎户们。
“县城的回收商说了,他要拉去外地卖,死的野味容易腐败发臭,不好出手!所以他只收活的!”
“啊?只收活的?”
“这也太那个啥了吧!”
“死的也能吃啊,计较那么多干啥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