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阅读网

第84章:天子检阅(三千章节)

小说:大明:从辽东将门开始 作者:崛起的石头 更新时间:2023-12-16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5200xiaoshuo.com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京师,安定门。

  自从那日在遵化正式宣告班师凯旋以后,消息便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畿辅各地,京师的各大街小巷之中。

  京师本该是太平繁盛之处,却因为东奴入寇,自从崇祯二年九月至今崇祯三年二月时持续戒严,各地难民风起云涌,京郊大火数日不熄。

  今日乃是各镇勤王兵马还京的日子,自去岁九月而起的戒严光景,也是终于结束。

  紧绷的神情总算得以施展,东奴奔雷一般的马蹄声依旧萦绕在耳边,但至少今日,是我大明王师得胜归来,班师凯旋,扬眉吐气之日!

  这天一大早,京师城上的大明旗帜迎着朝阳的方向,鼓动作响。

  顺天府的差役,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在全城各处都张贴了告示,许多百姓聚在街巷之间,早早搬来桌椅,坐在街头巷尾闲聊,殷殷期盼着天朝王师的凯旋。

  安定门附近,在天没亮时便已经是人头攒动了。

  东奴已经彻底退走,畿辅之地再度归于平静,百姓们也都可以走上街头各行其事,有农户扛着扁担顺着官道出城,修整被东奴骑兵烧焦的土地。

  也有一些百姓,早早便在安定门附近的茶馆、酒馆中选定座位,约上有幸在此次入寇中幸存的狐朋狗友们,喝酒打牌等待着观看盛大的凯旋仪式。

  安定门至京营演武场的沿途路上,就连青楼中的风流才子,俏丽佳人们,也都是从雅间中走了出来,不在今日继续风花雪月,而是对东方翘首以盼,期待着什么。

  诸镇兵马虽然心思各异,但好在有马世龙和孙承宗的统率,众人仍能聚齐在同一旗帜下,为了一个目标而作战,因此军令所至,无不遵从。

  孙承宗在遵化处置了十五名罪将,其中不乏有在战时立过功的辽军将领,对待京将、辽将都是一视同仁的态度,使得散漫的军心迅速稳定。

  各将帅也都约束起部下,军纪开始转好。

  在距京师最近的通州城外,孙承宗下令休整了三日。

  各部军马全都于此,休整连续作战后的萎靡状态,披挂上鲜亮甲胄,擦拭马刀使其再度银光闪闪,鲜艳四色的旗帜也充斥在大军之间。

  三日后,诸镇王师将以最严整和充分的面貌姿态,面对京师的天子群臣,以及天下百姓检阅。

  崇祯三年二月十八日,李顺祖骑在马上,一手牵着马缰,随从孙承宗、马世龙、祖大寿、吴襄等诸镇将帅,从安定门凯旋班师入京!

  “万胜!”

  “万胜!”

  “大明万岁!”

  “好样的!”

  “替我多砍几颗东奴的脑袋!”

  沿途百姓,炽烈空前。

  这次东奴入寇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也让这些畿辅各地生存的百姓意识到,有一支所向披靡的王师有多么重要,看着各地兵马骑着高头大马,以整齐划一的脚步踏入京师,他们的心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李顺祖感受着周围百姓的热烈欢迎,心中也是非常有所感触。

  两月以前,从德胜门出兵时,自己还只是一个不谙兵事的后世来者,对军旅生涯未知,对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搏杀,以及沙盘之间的运筹帷幄,还没有任何准备。

  可是现在,李顺祖跟随孙承宗和马世龙鞍前马后,亲身参与了崇祯二年乙巳之变的一场场战斗,无数的鲜血在身边播撒,亲眼目睹无数鲜活的面容消逝。

  如今,李顺祖的心思已经变得无比坚韧,对领兵作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唉,史兄弟,见不到如今这番场面了。”熊兴虎骑着马,跟随在李顺祖身后,看着周围热闹的场景,却是悄然一叹,想起了曾经与他十分要好的史兴祚。

  喻宽还沉浸在班师得胜的喜悦中,毕竟他可是有家有室的人,这次回来,他也给祖宗长了脸,给自己在家中的妻儿老小赚来了面子。

  一想到家中娇妻幼女已经做好了饭菜等待自己,他就更加迫不及待了。

  许栋和熊兴虎一样,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们不像喻宽,祖上是喻氏将门,先祖跟随李氏南征北战,因此早早举家迁入了京师。

  他们的家人都在辽东被东奴屠戮,只剩下了自己。

  因而,这场胜利对他们而言,并不是那么一件值得多高兴的事。

  他们的家还远在辽东,寸土未复,大仇未报,何以家为。

  一路而来,许栋便只觉得,他与周围热闹场面格格不入,听到熊兴虎的话,脸上高兴之色也是微微一凝。

  不过很快,许栋又看向前方李顺祖的背影,坚定的道:“史大哥第一个登上滦州城头,插上我大明旗帜,东奴崩溃四散的战功,总督一定会如实上报的。”

  “说起来,小弟还真是有些羡慕史大哥了,他以复滦第一功而死,多少东奴望见了他插在城头的旗帜而望风披靡,这足以青史留名,光耀门楣!”

  “我却不知日后所向何方,归宿何地......”

  “你小子做事有勇有谋,脾气好,这些日以来,就没见你发过一次脾气,咱看你的成就不会低,好好儿跟着总督干,有你扬名的那天!”

  熊兴虎强忍着脸上的泪水,强笑出声,抬手向周围聚拢而来的百姓们招手。

  “史兄弟为复土而死,死得其所,咱应该高兴才是!笑起来!”

  许栋黯然神伤,闻言也是破涕一笑,继续向周围招手。

  大军出征时,自德胜门而出,有“旗开得胜”之含义,所以各镇总兵也被部下称为军门。

  如今班师回朝,则走的是安定门,意在永葆安定。

  只不过李顺祖知道,这一场战斗的胜利,远远达不到真正的永葆安定。

  或许,这只是一个战场上血战的将士们,心中一份遥远的期盼吧。

  经历了那么多的生死离别后,李顺祖也是嗟然一叹,感慨道:和平,真好。

  ......

  顺着街道上百姓的欢迎,一路从承天门进入皇城,来到演武场之中,大军才算是停住了脚步,各部以队列、方阵的形式,在将帅们的带领下纷至沓来。

  这座皇城演武场,乃是朱棣于永乐年间敕建,永乐一朝多次班师凯旋皆汇聚于此。

  但是因为人数的原因,各部兵马不可能全部都能来到这里受到天子检阅,因此在通州时,孙承宗将部分兵马留下,只带了两万多名各部挑选来的精锐凯旋。

  京师三大营虽然没有全都参战,但各营都有名额。

  李顺祖要照顾到那些权贵子弟的面子,也是因为砍了吴惟英之后的后果之一,因此多给了一些其余各营的名额,自己的神枢营只带了一百多人。

  这一百多人,都是多次作战中极为骁勇之锐卒。

  李顺祖带来他们的前一日,也是在通州记下了名簿,打算日后提拔为军官听用。

  诸镇兵马对此都有怨言,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演武场就那么大,京师也不是寻常之地,十几万人马一齐凯旋入城,莫说崇祯皇帝,就是京城中的百姓也不会同意。

  好在有马世龙和孙承宗的弹压,并没有在入京前闹出多大乱子。

  崇祯皇帝协同内阁六部公卿诸大臣,早早便在演武场摆好了座次。

  此时的他,哪里还有心思听那些大臣老学究们研究什么学问,就像是一个多动症的儿童,在龙椅上坐了一会儿便抬起脚来,在点将台上焦急踱步。

  时不时还要催促询问一旁的司礼太监王承恩:“怎么还没来,朕的凯旋王师呢?”

  王承恩站在一旁,慈眉善目的表情,看崇祯就像是看着自己的亲儿子,微笑说道:“爷,自打接了捷报,您就没怎么睡觉,昨儿更是一夜没睡,坐下歇息歇息吧。”

  “别把身子累垮了,大明可缺不了您。”

  崇祯连连摆手,虽然是坐回了椅子上,但还是不住远眺向安定门方向,笑着道:“没什么好休息的,朕现在精神得很,王承恩,朕自打继位,从没有一天像今天这么精神过。”

  这时,一名小太监跑来,喜笑颜开道:“陛下,来了,帝师和马总督他们,带着班师的大军已经在安定门进城,正往这里来了!”

  崇祯皇帝闻言一喜,更是坐不住了,干脆站起来。

  “走,跟着朕出去迎他们!”

  崇祯皇帝见了自己的王师凯旋,高兴得像個孩子,可那些大臣们却是不愿意了,一个个叽叽喳喳的,屁股像是粘在了椅子上,怎么都不肯动弹一步。

  “朕让你们出皇城迎接朕的王师凯旋,朕还要再说几遍?”

  “往日不是都精力充沛的吗?怎么,现在都一下子老了,不愿意动弹了?”

  眼见崇祯皇帝转头,面带愠怒,新上任的内阁首辅李标这才是慢悠悠的站起来,给周围的各部大臣一个眼色,带着大家跟在了崇祯皇帝的屁股后头。

  而崇祯呢,一边走还在一边念叨。

  “王师!朕的王师!你们可算是回来了!”

  “朕盼你们,盼的苦啊!”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