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阅读网

第4章:有乃祖风

小说:大明:从辽东将门开始 作者:崛起的石头 更新时间:2023-12-16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5200xiaoshuo.com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这是明末,不是现代。

  古人十分注重誓言,以先祖之名,更是一个非常庄重的誓言。

  将门子弟皆以身份为荣,其中稍有进取心者,便要立志恢复先祖荣耀,轻易不会以先祖为誓。

  尤其当这个先祖还是赫赫有名的宁远伯李成梁、李如松父子时,更使得这个誓言变得有说服力。

  此言一出,军营随即大哗。

  只不过这个“哗”不再是哗变的,而是哗然的哗。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关宁军兵们互相讨论、争辩。

  其实真正说起来,李家衰落也没几年。

  李如松三十年前战死辽东不假,但作为李顺祖的曾祖父,李成梁活的那叫一个长。

  算到现在,他也就才死了十四年,再加把劲,他能从明朝中期活到明末。

  那一代的许多老兵都是这些关宁军的父祖兄长,甚至有些身体硬朗的还活着。

  辽东李氏的分布很广,除了李成梁的直系老长房外,还有老二房到老五房,但这些李氏子弟的血缘关系其实和李成梁很淡,都属于远亲。

  随着李成梁功成名就,老二房到老五房这些沾亲带故的,在辽东也都慢慢混起来了。

  但李氏子弟虽多,真正在辽东铁骑旧部中存有威望的,只有李成梁的直系,也就是李如松-李世忠-李顺祖这一支。

  李成梁前后镇辽三十余载,以厚赏部属、结纳姻亲广受朝堂言官诟病,但也正因如此,使得李氏亲朋故旧遍布九边,往昔的峥嵘岁月与铁马兵戈依稀在目。

  军兵们虽然尊重辽东李家的威望,却也并不都是憨傻之辈,他们并不会被一句誓言搪塞过去。

  很快,有人提出了最为众人关注的质疑。

  “誓言又不能换来饭吃,到时候你拍拍屁股走了,爷们不还是要在这等死?”

  “李指挥住的是深宅大院,吃的是鸡鸭鱼肉,岂能知道弟兄们如今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李顺祖自然没有仅凭一句话就平定局势的打算。

  听到质疑,李顺祖的神情并没有丝毫动容,显得极为冷静。

  打蛇打七寸,平定兵变自然就要从根本下手。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关宁军在城下的物资供给不足问题,方才那些关宁兵的叫喊声中,李顺祖也听到了一些端倪。

  关宁兵们怨言颇重的,便是彰义门的京营提督克扣物资一事。

  也正因为彰义门京营提督克扣了物资,导致许多本不该不治的伤员,不幸死在了京城脚下。

  以后世李顺祖曾在政府部门任职的经历来看,这件事想要迅速解决,唯一的办法是就此打住,涉及面越窄越好。

  整个物资问题,最好全都推到这个彰义门京营提督身上。

  如果再往上牵扯,事情可能就不会那么简单的解决了。

  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人性是贪婪且自私的。

  世上没有那么多圣人,李顺祖也不是。

  关宁兵李顺祖一个都不认识,更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如果不是李顺祖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官场规矩,上来第一句就得罪了同僚,也不会卷入这场历史上他根本不会卷入的争斗中。

  如今的李顺祖,只能尽量把事情做好,尽快抽身。

  彰义门提督是谁,李顺祖连名字都记不起来,用他的命安抚人心,不会有任何心理压力。

  想要利用人性的弱点其实很简单,把这场兵变由祸变为福即可。

  如果这场兵变没闹起来的好处,大于舍弃彰义门提督带来的坏处,上面的人会如何选择?

  想到这里,李顺祖转头望向身后。

  人群之外的两名钦差,传旨太监车天翔,和负责查办袁崇焕的北镇抚司指挥使宋付,正在对着此处指指点点,脸上都是阴晴不定。

  不过有李顺祖兜底,两人的脸色已经比刚才好看多了。

  南镇抚司的冯亮祖,一直躲在人群中等着看洋相。

  随着李顺祖的目光,一众关宁兵也都是转过身来,面带愠怒的向后看去。

  李顺祖走出人群,来到两人身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二位钦差,事情已经搞清楚了。”

  “是彰义门提督擅自克扣关宁军的物资,有十几名伤员因此重伤不治,并不是关宁兵刻意闹事。”

  “如果二位钦差能向上禀明实情,事情也许就有转机。”

  一听此话,车天翔和宋付不由得挺直了身子。

  把物资还回来就行,这不是白捡的功劳吗?

  如果一场潜在的兵变就这样三两句话被平息,报上去那是何等的功勋?

  车天翔毕竟是内宫混的,听到“擅自”二字,转眼就笑了起来。

  李顺祖口中这两个字包含的意味,他是再明白不过了。

  这两个字说出来,李顺祖的目的十分清晰,比十句马屁都悦耳。

  “哈哈哈,李指挥真是颇有乃祖之风,好手段呐!”

  “既然已经查明,是彰义门提督赵泰擅自搞鬼,咱家作为钦差,理当为勤王的关宁军主持公道!”

  “宋指挥,你还愣着干什么?”

  “速速派人前往彰义门,捉拿京营提督赵泰,以正军法!”

  要不说,太监招人恨呢。

  车天翔这几句话下来,平定兵变的最大功劳转瞬易手,基本没旁边的宋付啥事了。

  宋付心中有些气恼,暗骂太监都是些无利不起早的东西,却也是愤恨的看了一眼冯亮祖。

  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这么简单的平定之法,他却是毫不知情,还把李顺祖派出去分了第二大功,压了北镇抚司一头!

  但无论如何,宋付也是不敢当着内宫中人的面发作。

  他只是咬牙赔笑,在心中暗暗记下这笔账。

  宋付吃了屎一样难看的脸色,李顺祖自然是看到了,但也没办法。

  从记忆中来看,这宋付和冯亮祖本来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就算这次给他吃了好处,以后也不一定放过自己。

  这次平定兵变车天翔毕竟拿了最大的好处,有他压着,想必宋付也不敢太过造次。

  “带袁崇焕!”

  ......

  “禀督师,起初兵变是快闹起来了,各营军兵也已经亮了刀枪,连锦衣卫都被吓退,可是,还没等我们安排在军中的内应喊出上奏条陈,便出了些许变故。”

  中军大帐内,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正紧张地向上禀报。

  “后又如何?”

  帅案后是一位年近五旬的枯瘦长者,正斜倚在铺了整张虎皮的大椅上,一脸阴沉,盯着堂下军官。

  此人正是如今辽军的最高统帅,以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的袁崇焕。

  “回督师,一自称为昔宁远伯李成梁重孙,故辽东总兵李如松长孙,唤做李顺祖的白脸小厮,被众军兵推举言事,三言两语平定了兵变。”

  “传旨太监车天翔,更盛赞其颇有李氏先祖遗风!”

  “那李顺祖以辽东李氏之名军前起誓,要替众军兵做主,受到不少李氏旧部拥戴,就连传旨太监车天翔,北镇抚司指挥使宋付等人,也都允诺其策。”

  “眼下那车天翔一面遣锦衣卫赶往彰义门捉拿京营提督赵泰,一面又自穿过军营往帅帐来了!”

  袁崇焕听到这里,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彰义门的京营提督赵泰,是他的人。

  “这么快?”

  一名浑身粗壮,眼中精光四射的中年武将一拳捶击桌案,猛然站起。

  “督师,干脆下令让弟兄们东撤吧!”

  “李如松早死了,李家在李世忠那一代就已经没落,这个李顺祖就任南镇抚司多年,身无尺寸之功,徒有虚名而已,在军中掀不起多大风浪!”

  此人便是辽军大将,率部驻防锦州前线的前锋总兵官祖大寿,日后在明顺清定鼎之战起决定性作用的吴三桂,就是他的亲侄子。

  祖家也是李家没落后,新晋崛起的辽东第一大将门。

  情势突变,帐内一众袁系辽将也都是大吃一惊,不由自主的议论起来,望向那名军官。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