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阅读网

204 任期终了

小说: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作者:叫天 更新时间:2023-07-27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5200xiaoshuo.com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就见在朱元璋的面前,有一排房子,其中正对面的一处房子很大,完全有一般宫殿的大小。

  整体风格而言,是比较粗犷的那种。但是,确实是一处行宫,还全都是水泥房。

  此时,张一凡便给朱元璋介绍道:

  基本上,就是按照皇帝行宫该有的功能修建,一般来说,这要想修好,肯定费时费力。

  但是,因为香山县建筑工程队有丰富的修建水泥房的经验,并且在这几年修建的过程中,已经使用了水泥预制板,所以修建房子的速度就非常快了。

  朱元璋的议事厅,就是工程队以前修建过的会议室格局,后面住的房子是三进四合院的格局,至于两侧的营房,那就更简单了,就是大型房子的那种。

  所有的这些房子,工程队修建都有经验,熟门熟路。

  不过,这种水泥房临时赶建出来,肯定没法细化美化,哪怕香山县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想要移植过来点缀花园之类,也因为时间太紧,有些稀稀落落,压根不像是皇帝住的地方。

  只能说,香山县的行宫是有了,里面的软装,也就保证了朱元璋的寝宫,至于其他,就要差一些了。

  这还是因为香山县这里的新房修建需求旺盛,因此与新房修建有关的家具、床上用品和其他之类的配套店铺也很多的缘故。

  要不然,根本就不可能这么快搞出来。

  张一凡事先说明一下,倒也不是谦虚,而是免得回头有人在接待皇帝的事情上找麻烦,因此,特意先强调了时间上来不及。

  也正是他这么一说,就极大地拉低了包括朱元璋在内,所有人的预期。

  毕竟这也确实是事实,就这么短的时间内,按照他们的理解,肯定没有修建行宫的。

  结果到了地方,一看香山县不但搞出了行宫,并且还是有模有样的,这一下,就立刻震撼了。

  这么一来,谁还在意一些细节呢?

  这不,朱元璋回过神来之后,便立刻参观了这座行宫。一路上都是赞不绝口,就差称赞是奇迹了:

  跟随在他身边的张一凡听了,便给介绍起水泥修建房子的一个好处,便是快。当然了,工程队的熟练,也是功不可没。

  听着他的话,朱元璋对水泥的认识又多了一分。

  忽然,他很有兴趣地问张一凡道:

  张一凡听了,稍微想了下,然后才回答道:

  朱元璋一听,顿时又呆了。前两年修南京紫禁城宫殿的时候,花了上百万贯之多,这么一对比,这座行宫的花费,简直可以忽略了的那种,让人非常难以置信!

  看到朱元璋和其他人的表情,张一凡连忙解释道:

  南京那边宫殿的柱子,那都是要去深山中寻找足够粗大的树木,然后砍伐运出深山,再通过水路运到南京,晾干打理,最后才能用,花费当然不是用水泥柱子可比的了。

  甚至在大明朝后期,嘉靖朝火灾烧掉的宫殿重修,光是栋梁这些从深山砍伐,沿着长江先运到下游,再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北京,这个花费就比在南京修宫殿又不知道要多花费多少银子。

  朱元璋听到张一凡的介绍,不由得上前摸了摸水泥柱子,然后还用力拍拍,最后很是感慨道:

  他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是感慨到了一个极点才会有的。

  他住的地方,肯定是要好的,但是如果不用劳民伤财,还能住得更好,那他当然愿意了。

  这不,就见他感慨之后,便转头看向他的那几个亲王儿子,对他们说道:

  就在去年的时候,也就是洪武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工部奏请以晋府为准,朱元璋御批同意。其规制;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

  秦王和晋王原本是在洪武十一年就藩藩国,但是因为朱棣有出息,让朱元璋感觉其他几个儿子不够好,就继续留在身边教导。历史有所改变,所有皇子就都还没就藩,这次也跟着来了香山县。

  刚才张一凡给朱元璋的介绍,这些亲王都是听到的。对他们来说,不管省不省钱,只是水泥修建,更为牢固,还防火,就这两点,他们就愿意了。

  因此,一听之下,他们一个个都是答应下来。

  有了这个水泥修建宫殿,不但能修建得更好,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钱财,朱元璋的心情变得非常好,便转身对身后的文武百官说道:

  文武百官:

  好家伙,皇帝的这道旨意一下,这几天香山县的街道上就要热闹了。

  不过他们也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不是对香山县的政绩有质疑么?那么到地方了,就去瞧瞧清楚。至于便装,也是要让他们尽量了解到实情。

  可是,香山县的人都知道他们到了,一听口音,就知道来自京师,至少是来自北方,指不定就是这次随驾的官员。

  有点没法想象接下来的三天,到底会是个什么情况?

  朱元璋却是不会管这些的,安顿下来的晚餐,就是一家人一起用膳,怎么都算久别重逢,倒也其乐融融。

  皇帝驾临,宵禁还是有了。但是等到第二天开始,就皇帝的行宫这边,有锦衣卫以及蓝玉的手下站岗保护之外,其他地方就都解除戒严,老百姓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朱元璋则是待在行宫休息,顺带着听张一凡和朱镜静禀告香山县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翻看了香山县三年来出自朱镜静的账册,详细地了解经济运作情况。

  而其他文武百官,则换上便服,带着几名便装的军卒,便开始了香山县三日游。

  他们根据自己兴趣的不同,首先选择去核查的事情,自然也是不同的。但是,不时地,都能遇到熟人。

  虽然说香山县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有一大半是在县城这里,可这些来自京师的人,太特别了。就算在人群中,也是能一下认出来的。

  不过香山县的百姓也不会打听是哪位大人,就是招待上,问话时,都会小心翼翼一些。

  第三天的时候,朱元璋在张一凡的陪同下,参观了钱庄以及县学和社学。

  钱庄是香山县经济腾飞的心脏,教化是关系未来的举措,他最重视这两件事情。

  等到第四天的时候,就在行宫的大殿,朱元璋召开了御前会议。

  这个大殿,其实真不大,随行的文武百官,皇亲勋贵都挤满了一堂。

  哪怕张一凡在四周布置了多台装了冰块的风车,让人摇着手柄吹凉风,也还是显得有点热。

  然而这个时候,没有人在意这个。因为他们都知道,接下来的这次御前会议,对于大明的未来,至关重要。

  朱元璋看着底下这么多的臣子,开口说话道:

  听到这话,大殿内的人虽然多,却显得鸦雀无声,包括胡惟庸在内,每一个人开口说话。

  朱元璋见了,便又开口问道:

  他这个话,说到后来,声音提高了一分,语气也变得更加威严了一点。

  朱元璋倾向很明显,他都说了,要做利国利民的事情,这就是给事情定性了。谁要是反对,那就是女干臣,才不愿意做利国利民的事情。

  香山县的现状,对这些文武官员的震撼,那是毋庸置疑的。哪怕之前说什么吸周边地方的血,也不足以证明香山县的这一切,会因为不吸周边地方的血就变得一无是处。

  更不用说,他们走访这三天,也已经看得明白,光有皇帝的旨意让其他地方协助,也不可能帮助香山县变得如此繁华。而是利益,才会吸引周边地方的人口和钱财,源源不断地向香山县汇聚。

  换在为国为民的位置上,可以毫无疑问地说,香山县的成功,绝对是解决大明百姓能过得更好,大明会变得更加强大的金钥匙。

  但是,如果换到了一家一姓的位置上,那就未必是好的了。比如,香山县的粮田归公分配法。

  可此时此刻,谁敢在皇帝面前说这个事情?

  是你的一家一姓利益重要,还是皇帝朱家江山的利益更重要?

  眼前这位皇帝,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多杀几个,似乎压根也不是问题的。

  因此,谁也不敢说话。

  朱元璋缓缓地扫视了他们一遍,然后便用斩钉截铁地语气,冷声说道:

  以前的时候,他有赏赐给功臣不少粮田,甚至还有相应的佃户等等。此时特别指了出来,强调了大明境内,没有任何私田。

  本来的话,皇亲勋贵们,其实都还存着侥幸心理,想着皇帝会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赏赐出去的粮田又要回去?

  结果没想到,为了朱家江山的稳固,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宣布了这个决定,让那些皇亲勋贵们都很是失望。

  不过很显然,朱元璋明显是懂得人心驾驭的,打了一棍子之后,马上就给甜枣了。

  只听他缓和了语气之后,又看着底下臣子说道:

  太监吴诚听了,立刻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钱庄三年数据上前,用宦官特有的嗓门,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说实话,钱庄的好处,是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都认识不到的。要不然,钱庄也不可能要到大明中后期才出现雏形,到满清中后期才成型。

  香山县的这个钱庄,可是张一凡用现代理念来经营的,用别人的钱给自己赚钱,使得他原本最初只有一万贯本金的钱庄,一下经营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不管是打仗天赋点到顶级的卫国公邓愈,还是大明理政的能人,宰相胡惟庸,全都想不到,钱庄竟然会如此赚钱!

  相对于那些做买卖的,不管是做什么买卖,这个用钱生钱的法子,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

  听着吴诚所念的一组组数据,顿时,大殿内的所有人,都是惊呆了。

  驸马那是什么脑子,

  竟然还能想出这么赚钱的主意?

  等吴诚念完退下之后,就见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当众宣布道:

  一听这话,顿时,就算在朱元璋面前,大殿内的官员,也是立刻兴奋地交头接耳起来,大殿内,顿时就响起了一片嗡嗡声。

  他们要置办粮田是为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能传给子孙,衣食无忧么?

  而如今,皇帝宣布这个钱庄的分红,一样能留给子孙,岂不是也保证了子孙的衣食无忧?

  本来的话,他们都担心粮田就那么没了,迫于皇帝的***,他们也不敢反抗。可突然之间,峰回路转,竟然有了更大的好处,岂能不激动,焉能不兴奋?

  粮田的话,每年还要担心老天爷开不开眼,赏不赏脸,总有粮食歉收的时候。

  可是,这个钱庄,从刚才公布的钱庄数据上来看,那是一年赚得钱多过一年,并且还不用他们花费一点精力,这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的金库,每年都能往外拿钱!

  当然了,这三天里,他们大部分人,自然也是去逛过钱庄,听过别人说这个钱庄的事情,也不只是因为听到皇帝公布了数据就一下相信的。

  朱元璋的这个甜枣,实在是够大,够甜,不但一下就冲掉了之前那一棍的不甘,反而恨不得自家怎么没有更多私田,可以多卖点给官府了。

  甚至还有人大着胆子在人群中问道: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期待着看向朱元璋,不知道他会怎么答复?

  朱元璋已经听张一凡解释过,知道银行的本金越多,作为经济的驱动能力越强,对国家是有好处的。因此,他便乐呵呵地说道:

  一听这话,大殿内顿时又轰然出声,随后便是山呼万岁!

  他们不知道,分红这个事情,最关键的是股份的比例,他们就算出再多的钱,能出得过朱元璋同学?他可是有印钞机的,想出多少钱都成!

  到时候,就看朱元璋同学愿意给他们分红多少,那才算是多少了!

  不过这个时候,金融知识匮乏的大明君臣,一个个都是看着眼前能看到的,笑呵呵地各自满足。

  户籍和土地制度是基础,也是王朝的基石,解决了这个,其他政策相对而言,就不算是很大的了。朱元璋再宣布的时候,也就更容易一些了。

  朱元璋在香山县又多留了十天,在这十天时间内,他自己也走遍了香山县,并且还召见了何真,重新起用何真为浙江布政使。

  香山县隔壁的番禺县,因为离得近的原因,也被朱元璋注意到成绩不错,便也升了道同的官,任命他为山西右布政使,算是越级提拔了。

  最后,朱元璋加封张一凡为荣国侯,多领了一份俸禄,卸任香山县县令一职,随驾返回京师。由方孝儒接任香山县县令,同时还是保持香山县为特区,直属皇帝管辖。不过从明年开始,要给朝廷上交七成税收,而不再只是留给香山县衙。

  虽然说,驸马到香山县来当县令,从一开始的时候,所有百姓都知道,驸马是来当县令,只是任期三年而已。

  如今真得确认,驸马卸任了香山县县令的职务,香山县的百姓,皆闻之落泪。

  据后世史书记载,驸马当日卸任香山县县令消息一出,全城哀鸣,如丧考批。

  驸马随驾离开香山县时,珠江两岸,百姓一路跪送,一路绵延

  直达广州城北,哀鸣声不绝。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