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阅读网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长生不老?

小说: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更新时间:2024-02-15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5200xiaoshuo.com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武英殿。

  朱允炆看着担忧的刘长阁、汤不平与霍邻,淡然地笑了笑:

  刘长阁拿着毛瑞的照身帖,并将霍邻的推测一一告知,而后总结:

  朱允炆拿起毛笔,蘸了蘸墨:

  霍邻上前一步:

  刘长阁、汤不平连连点头。

  要知新都营造施工不同于过去,他们采取的是五个时辰轮班制,并不分昼夜,哪怕是大晚上出了火灾,民工与匠人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

  新都是一个大局,小打小闹根本无法撼动,除非民工***,匠人造反。可朝廷对这些匠人、民工是极好的,工钱从不短缺,粮食供应充足,吃饱干活拿钱,还不会挨鞭子,他们有什么不满意的,谁会在生活得正有盼头的时候选择干一件掉脑袋的事?

  霍邻请求。

  刘长阁、汤不平附议。

  朱允炆在宣纸之上写下几个字,搁下毛笔,平静地说:

  沈宸,这个刺杀过帖木儿,杀出包围大军的勇猛之人,在回到京师后被提拔为侦察千户。朱文奎出行在外,当老子的朱允炆怎么可能放松他的安全工作,虽没有派出安全局高层跟随,却选派了以沈宸为首的侦察兵随行保护,在明处更有安全局与北平镇守将领保护。

  想要刺杀朱文奎,难度不亚于刺杀朱允炆。

  朱允炆没打算召回朱文奎,刘长阁只好请旨给北平沈宸等人送信,说明情况,加强警备与保护,朱允炆应许。

  十一月底,大雪越过长江,飘落在金陵城中。

  一辆马车停在了羊市桥旁,汤不平掀开帘子,朱允炆走了出来,雪花飘舞着,沿街的商贩并没有收摊,游走的行人与百姓也没有匆匆回家,而是悠闲惬意,享受着雪日的别样风情。

  朱允炆走过桥,汤不平扣门。

  林玥见来人是汤不平与朱允炆,两人都是便服,只微微欠了欠身,算是行礼,邀两人入内。

  朱允炆询问。

  林玥有些惊讶,一个孩子病了,竟然惊动了朱允炆,还值得他亲自来一趟?

  林玥连忙解释,带路至丛佩儿所在的院子,喊了一嗓子:

  朱允炆白了一眼林玥,一点都不会说话,丛佩儿有什么好看的,自己是来看庞长风,庞大郎的。

  丛佩儿推门走了出来,给朱允炆行了个礼,说了句:

  朱允炆只是笑着没说话。

  汤不平见状,连忙喊住转身要走的丛佩儿:

  丛佩儿理都不理汤不平,推开门就走了进去,还在房间里回了句:

  汤不平有些无奈,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知道丛佩儿怨自己将庞焕调走,两年连个音信、死活都不知道,可她不知道,庞焕这两年换来的结果对大明是何等的重要。

  朱允炆说了一句。

  门顿时开了,丛佩儿连忙走出来,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看着朱允炆,双手抓着衣襟,即有期待,又有紧张:

  朱允炆装着样子在袖子里掏了掏,又伸出毫无一物的手:

  丛佩儿顿时着急起来,眼泪都快下来了。

  朱允炆看着被欺负的丛佩儿,摘下随身的玉佩,丢给丛佩儿:

  丛佩儿抬手接住,稳且轻,看得出来,这两年里她的武艺并没有生疏。

  丛佩儿幽怨。

  朱允炆转身,背起手来:

  丛佩儿听闻之后,愣住了,随后蹲下来,双手掩面,低声啜泣起来。

  朱允炆知道丛佩儿的苦,抬头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开口道:

  丛佩儿抬起流泪的脸庞,灿烂地笑了出来。

  能得到朱允炆的肯定,庞焕一定是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至于是什么事,什么功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能活着回来。

  外面传来了楚芸的声音。

  楚芸抬头一看,见朱允炆、汤不平都在,丛佩儿还哭了,不由地心头一紧。

  丛佩儿擦了擦眼泪,笑着说:

  楚芸惊呆了,梳妆,你这两年来啥时候认真梳妆过。还有,霓裳阁的成衣你不是不知道有多贵,他们只给王公贵族定制衣裳,咱们什么时候成王公贵族了,报上安全二局的名字,人家掌柜估计都不理睬。

  朱允炆点了点头,对楚芸说:

  丛佩儿笑着谢过朱允炆,跑到房间里将熟睡的庞长风抱了出来,对朱允炆说:

  朱允炆恨不得一脚踹飞这个贪得无厌的家伙,接过楚芸递过来的情报,搭眼看了一眼,脸色变得凝重起来,问道:

  楚芸认真地说:

  汤不平恶狠狠地可瞪了一眼楚芸,长生不老对任何帝王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你拿出这个东西来,岂不是让朱允炆转而修炼入道,那谁来管理国事,谁来统治大明?

  糊涂啊!

  楚芸也委屈,自己根本就没想到朱允炆就在这里,情报就在手里,总不能藏起来不给他吧。

  朱允炆笑着说:

  楚芸、汤不平等人不敢回答。

  张三丰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个神

  秘至极的人物。

  按照一些史料记载,张三丰出生于宋末元初,因不饰边幅,又称为张邋遢。传说此人死了好几次,只不过每一次死都死不了,强行给自己加戏,道家说张三丰那不叫死,那是阳神出游,阳神回来之后,自然就活了。

  在大明朝建立之后,张三丰自称是,也不知道这位时隐时现,行踪莫测的家伙为啥对大元那么执着,不愿自称是。

  洪武一朝,张三丰活跃不活跃,很难说,但朱元璋确实寻找过张三丰,如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以华夷宾服,诏求张三丰,张三丰没来。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听说沈万三认识张三丰,强令沈万三去请张三丰,张三丰又没来。后来张三丰还在云南见到了发配的沈万三,还有传闻蜀王朱椿见过张三丰。

  各种说辞不一,但可以肯定一点,朱元璋找过张三丰但没找到过。至于朱元璋是想要求长生老,还是想要借张三丰的威名更好控制道教,这就是不得而知的事了。

  朱允炆是不相信死了的人还会复活的,也不太相信张三丰能活到洪武后期,更不相信什么长生不老。

  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之中,哪里有人真正的长生不老过?

  秦皇汉武死了,唐宗宋祖死了,就那些整日里嚷嚷着长生不老,白日飞升的道士,他们一个个不也得死?

  佛教在这一点上就比道教聪明,佛教说死是圆寂,他们追求的是死后去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得死了才能去,所以没有办法证明是不是存在。

  可道教非要说长生不老,这就有点闹心了,大家都眼睁睁看着你呢,老子死了,还有孙子也看着,你倒是真长生不老一次试试,真扑腾起来,挥挥手超脱地心引力,飞到天上让我们看看啊。

  极乐世界不需要佐证,人家说有就是有了。长生不老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没人看到过长生不老,这也就忽悠下极度自信、极度自恋,极度无知、极度白痴的人罢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佛教能压道教一头也不是没道理的。当然,如果帝王支持道教,是道教信徒,没事炼丹吃点金属化学物,道教也能压过佛教……

  朱允炆将情报还给楚芸,对汤不平说:

  汤不平连连点头。

  安全二局只是情报刺探与打听,不负责行动。她们的潜藏不容易,暴露的损失难以弥补。

  齐王府丹阳子的弟子道空稀里糊涂被抓了,京师少了一个乞丐,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可正是这个乞丐,让局势变得更加迷乱……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