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于谦上学
杭州,钱塘。
于文明拉着于谦的手,走向了钱塘社学。
社学开春招生,六岁便可入学,无需任何束脩。
于彦昭闲着没事,吊着两人后面一路尾随,直至被发现了,才故作路过,呵呵地上前,挨了于文明几个白眼。
于文明吹胡子。
于彦昭呵呵笑着,弯下腰整理了下于谦的衣襟,对于文明老头子说:
于谦鼻子动了动,冷气直钻肚子,不由埋怨:
于文明瞪了一眼于彦昭,愤然说:
于彦昭不敢违抗于文明,连忙摇头:
于文明劈头盖脸就冲着于彦昭骂道:
于谦冲着吃瘪的父亲于彦昭扮了个鬼脸:
于彦昭摇头,坚持道:
于文明松开于谦的手,往于彦昭身边一推,严肃地说:
于谦委屈地低着头。
爷爷和父亲为了自己上学的问题,已经争执了五个多月了。父亲认为私塾大儒更适合自己,爷爷认为社学才是最合适的。
人不怕二选一,就怕两个人二选二还得给出一来。
于彦昭是个倔脾气,很多事虽然顺着于文明,但事关于谦未来,却不想让步。于文明又是一个偏执的人,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于谦夹在中间,想表达自己的选择,却人小言微。
于彦昭着急。
于文明刚想发火,于谦连忙喊道:
于彦昭弯腰,轻声说:
于文明拉过于谦,对于彦昭严肃地说:
于彦昭苦着脸:
于文明拉着于彦昭到了路边,训斥道:
「谁说我教出来的就是书
呆子!」
青衣先生苏秀冷着脸走了过来,看了看于文明,又看了看于彦昭,最后低头看向于谦,说:
于彦昭有些着急,连忙看向于文明。
于文明对苏秀施了一礼,平和地说:
苏秀阴沉着脸色:
于文明被苏儒如此一煎迫,顿时不知如何回答。
于谦拉了拉于文明的衣襟,然后对苏秀行礼,如一个小大人般侃侃而谈:
苏秀被于谦给挖了一番,脸都快黑成锅底了,甩袖道:
于谦对道:
苏秀被噎,只好转身离开。
于文明哈哈大笑,抱起于谦不由嘚瑟地看了一眼于彦昭:
于彦昭不成想苏儒竟如此没有气度,被一个孩子说了几句话竟然跑了,连个招呼都不打,看来是没必要找他了。
得,上免费的就免费的吧,还少了一大笔束脩。
钱塘社学。
训导赵术文、胡可为,国子监革新后第二批肄业监生,赵术文,擅数学、兵法,胡可为擅医学、匠学、农学。
学员报道,自有专人负责登记。
赵术文则负责接见家长与孩子,见于文明、于彦昭、于谦来了,顿时精神起来,连忙上前招呼:
于文明见赵术文相当年轻,只有三十五六的样子,不由地有些怀疑其本事,忐忑地问:
赵术文听到了许多类似的问题,不以为忤,只笑着回道:
于文明听闻,心头放松一些。
于彦昭又问:
赵术文看向于谦,温和地点了点头:「你们的担忧社学都了解,直说吧,社学并不能保证你们的孩子一定可以进入县学,我相信,自信的孩子也不需要社学来作保证,他们会用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己完全有能力考入县学。你叫于谦是吧,我听说过你,钱塘小神童,你告诉我,
你的未来需要别人作保证吗?」
于谦摇头:
赵术文深深看着于谦,这个家伙终于来了,不知道为什么,在离开国子监来钱塘社学的时候,杨士奇专门找上了自己与胡可为,让两人留意一个名为于谦的孩童。
自己来钱塘两年了,暗中观察过于谦,他确实是年少有才情,才思敏捷,少慧不凡。
听闻有个名为兰古春的僧人,曾嘲笑扎辫子的小于谦,结果于谦回怼一句,可谓是犀利的反击……
这就是一个年少有不吃亏的主,有个性敢反击的主。
现在,他要落在自己手上了,倒要看看这于谦当不当得杨士奇的器重。
赵术文拿出一个托盘,递给于谦
于彦昭起身,想给于谦挑选,却被于文明一把拉了回去:
赵术文看着于谦,于谦看了看父亲于彦昭、爷爷于文明,伸出手拿走了、两个牌子,然后在赵术文惊讶的目光下,又伸出手,拿走了、、的牌子……
PS:
身体好多了,只是有些后遗症,胸闷气短,等我休养两天,再恢复爆更,多谢理解。
另外,老鹅挂了,现在留个新南极入口,为了不被咔了,留下纯碎凑的歪诗一首,其中九个数字就是:
二八韶华已难归,
五五寒风依在吹。
二七零中惊觉起,
六一笑里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