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强势的崔娘
自从昌都剌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师,这座古老的城就变得极是热闹,加之邻近年关,走亲访友,游览京师的士民多了许多,平添了无数热闹。
小商小贩涌入,占据着大街小巷,此起彼伏的吆喝里都是生计。无论是结伴的公子,还是掀开马车窗帘、露出侧颜的女子,亦或是寻常的百姓,眉眼间都透着喜气。
多少烦忧,都暂且搁置,只享受京师的繁华,走过纷呈的街。
一辆马车进入金川门,军士只简单盘看了下照身帖,见身份符合,便送上一份京师舆图,退到一旁。
崔娘展开舆图,看了看,然后交给儿子陈立,问:
陈立接过,含笑对母亲崔娘与父亲陈木说:
陈木顿时打了个激灵,崔娘伸出手就扭住陈木的耳朵,破口大骂:
陈木委屈至极,自己只是打听打听秦淮河旁边的初等学院,听说明年开春招人,自己两个儿子课业优秀,张先生推荐到京师攻读,说这里有最好的先生,有最新的学问,哪里是打听秦淮河,儿子学坏了啊,一定是怨自己路上没给他买^_^要自己一两银子,他咋就不抢呢。
陈力看了看吃瘪的父亲,笑着对崔娘说:
崔娘放过了陈木,转而问。
陈力还没说话,陈树就抢先说:
崔娘笑着拍了拍陈树的手,说:
陈树、陈力有些失落,不过想想也是,皇上日理万机,哪里有时间见寻常百姓,皇后更是母仪天下,久居深宫,怎么可能会见外人。
马夫见前面的街道人越来越多,走马车已是十分拥挤,便勒停马车,对马车里的陈木等人说:
陈木皱着眉头,从前面帘子里伸出头,很是不高兴地说:
张马夫指了指前面的路:
陈力凑了出来,挥了挥手中的京师舆图,说:
张马夫呸了一口唾沫:
陈木没想到刚入京师,竟然遇到一桩这么不顺心的事,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刚要下车,就被崔娘一把给拉了回去,崔娘冒出头,大声喊道:
街道上的百姓听闻这一嗓子,顿时围了过来。
张马夫看着围拢过来的众人,顿时慌乱,连忙告饶:
崔娘哪里理睬张马夫,对
着围过来的人群就开始诉苦:
围观的百姓不断指责马夫。
陈木在马车里嘴角直抽,自己是软骨头?如果不是看你们娘几个在这里,又不想给女儿惹麻烦,早抽他了。
陈力、陈树敬佩地看着母亲的身影,解气啊。
张马夫没想到这妇人是如此难缠,连忙辩解:
黄二斤待在人群里,盯着崔娘一直看,让一旁黄二月很是郁闷,不由捣了捣,提醒道:
黄二斤白了一眼弟弟,说:
黄二月看向崔娘,眯着眼说:
黄二斤笑着走上前,问了句:
崔娘有些意外,竟然有人能认出自己?看其容貌,很是陌生。陈木听闻也走了出来,看着行礼的黄二斤,问:
黄二斤笑了起来,果然没有认错,报上姓名之后,便对张马夫说:
张马夫郁闷,一件小事怎么可能会惊动官府,不过看围过来的人多,若再不解决,说不得是个大-麻烦,连忙说:
黄二斤直言。
张马夫刚想呵骂,就听有人议论:
张马夫脸色一变,中华书局的背后是司礼监,司礼监又是皇宫里面的人,自己只不过是想省点时间,不成想得罪了如此人物。
张马夫怕事情越来越麻烦,连忙答应下来。
黄二斤让黄二月先回家,直接上了马车,对愣着的张马夫说:
张马夫固执地认为黄二斤是想坐便车,但没办法,只好掉头。黄二斤对车里的陈木、崔娘等人说:
陈力连忙伸出脑袋问。
黄二斤哈哈大笑:
陈木、崔娘听着女儿的趣事,一路也不烦闷,直到了通济门大街的迎春暖炉阁,在陈木一家人下了马车,交给张马夫二百文钱,马夫手下就想走,被伸出手的黄二月拦住:
张马夫脸色几变,又看了看迎春暖炉阁,知道这里的水深得很,便取出了二两银子,交给陈木:
陈
木看向崔娘,崔娘将银两还给了张马夫:
张马夫感动不已,连声感谢。
陈余正在飞快地拨弄算盘,厘算十一月的暖炉账册,一抬头看到黄二月来了,不由提起毛笔就点了过去,黄二月避开,举起双手:
陈余这才注意到自己父母与弟弟来到了京师,眼眶一热,连忙走出柜台,扑向崔娘,喊了声:
崔娘抱住陈余,轻轻拍着陈余的后背,安抚道:
陈余看了看自己两个弟弟,问:
崔娘笑着说:
陈余原本有些失落,可听闻这个消息还是很高兴,张博志先生是有名的大儒,还参与过社学教材的编纂,是个了不得的人。
陈木看着外面人来人往,摸着头说:
陈余连连点头,引家人进入后院:
陈木听闻昌都剌大捷,便激动地说:
陈余咯咯直笑,昌都剌大捷让无数人挺直了腰杆啊,大家都不觉得这是征西大军的事,更觉得这是大明的事,是所有人的事。
听闻后院的欢声笑语,朱允炆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入进去,见是陈木、崔娘等人,不由笑道:
陈余连忙行礼,陈木、崔娘也拉着陈树、陈力行礼。
朱允炆示意众人起身,含笑打量着陈树、陈力,对一旁的杨士奇说:
陈木、崔娘感动不已,不成想张博志为了这两个孩子竟做到了这一步。
PS:
感谢v臭不要脸v、晁一清打赏,多少有些受之有愧,原本想这个月爆更到底,月底多爆更一些,可突然羊了,发烧不断,嗓子如刀割,坐不住,这几天时间里可能要少更新一些。
但惊雪保证,欠下打赏的,少更的,在一月、二月一定会补回来。还请大家谅解,也愿大家多注意保护身体,尽量避免羊,真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