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放弃西域?(二更)
坤宁宫。
马恩慧看着一身酒气,倒头就睡的朱允炆,满是心疼。
这几个月里,朱允炆几乎每日都忙至深夜,然后早早起来处理政务,西北军务、运粮,北平督造,陕西民变……一件件不断冲击着朱允炆的神经,他白日的威严与果决,都是一个个深夜里临渊独行的结果。
马恩慧不知道朱允炆到底承受了多少压力,只知道他在最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超出一半时间都留宿武英殿,剩下一半时间住在坤宁宫,可在马恩慧半夜醒来时,朱允炆依旧在批阅奏折,筹划国事,有几次天亮都不曾上榻,通宵达旦地处理政务。
劝说,没有任何作用。
马恩慧知道朱允炆很难,许多文书中的事极难处置,内阁的意见也并不统一,甚至是鲜明的分歧,如何权衡利弊、影响,都需要朱允炆给出决断。
不过现在好了,西北打了大胜仗,所有的困难都将迎刃而解,大明又将恢复平和。
翌日。
朱允炆醒来,揉了揉似裂开的头,接过马恩慧送来的温热米粥,喝了两口,总算是缓解了下,盘坐在床榻上,笑道:
马恩慧轻叹:
朱允炆摆了摆手:
马恩慧眼神一暗,接过朱允炆递来的粥碗,止不住地感慨:
朱允炆下榻,轻松地说:
话语之中透着自信与从容。
在前往奉天殿的路上,刘长阁带薛夏请罪。
朱允炆看了看薛夏,冷着脸说:
薛夏默然,目送朱允炆去了奉天殿后,便转至武英殿外跪了下来。
刘长阁知道薛夏的脾气与性情,也清楚朱允炆对这件事很不满意,以为由跪在了一旁。
奉天殿。
朱允炆临朝,处理过诸事后,便转入西域事务:
太常少卿高逊志走了出来:
朱允炆虚抬右手:
高逊志严肃地说:
朱允炆脸色阴沉,盯着高逊志:
高逊志肃然道:
朱允炆冷笑起来,失望地摇了摇头,对内侍说:
霍邻等人入殿行礼。
朱允炆沉声说:
霍邻瞪大眼,高声喊道:
宣青书也很是愤怒:
杨烽火是个粗人,撸起袖子:
高逊志气呼呼地走出来,喊道:
杨烽火冲着高逊志就要冲过去,如果不是宣青书抱住,高逊志怕少不了一顿打。
郁新厉声呵斥。
杨烽火看了看郁新,然后对朱允炆说:
高逊志指着杨烽火怒斥。
兵部尚书铁铉走出来,狠狠瞪了一眼杨烽火:
霍邻再行礼,高声喊道:
高逊志走出,再一次解释了自己的说法,无外乎,穷,朝廷养不起。
霍邻看向高逊志,问:
霍邻板着脸说。
高逊志脸色铁青,这是被人指着鼻子骂了。
解缙、杨士奇等人不由眼前一亮,这两个家伙原来是孙长威的弟子,怪不得如此有脾气。孙长威编纂教材,可是出了不少智慧,是大明文教的重要参与之人,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弟子被人欺负而没有人帮忙说话,估计会闹到京师来……
杨士奇走出来,开口道:
高逊志瞳孔微微一凝,杨士奇个老狐狸,他没说商议西域,而是用的,可见他根本就没打算放弃西域过。
可西域如此荒凉,如此贫瘠,到处都是黄沙,要这一块地有什么用?
对于杨士奇的意见,朱允炆欣然答应:
宣青书走出,谦和地说:
高逊志听到这些话,不由地有些惭愧,自己还是太想当然了。若果如宣青书等人所说,西域可以独立解决粮食问题,那控制西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宣青书的话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说:「按照
目前西征大军调查所掌握的情报,西域确实有大量的石油。诸位也知道,石油事关医用纱布的产量,眼下医用纱布仅仅配置到重要边镇,并没有普及至所有卫所。若控制西域,大量开采石油,则可以在西域生产医用纱布,转运京师,如此一来,不出五年,医用纱布便可遍布全军,甚至还可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铁铉、梅殷等人连连点头。
虽然医用纱布出现多年,但受制于产量,加上多次作战使用,根本就做不到普及全军。而这种东西又对伤口处理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预防与减少炎症,避免伤兵因伤口感染而死亡,对于军士来说是十分珍贵的。
兵部早就想要这东西普及全军了,可始终都没有办法做到,而根源就出在这石油上。既然西域有大量石油,那医用纱布的问题也该从根源上解决了。
宣青书接着说:
高逊志脸色有些苍白,自己终究还是太肤浅了。仔细听宣青书所说,西域不仅不贫瘠,还是一块富饶之地,那里不仅不会成为大明的负担,还可以为大明解决很多问题。
如此的话,丢了西域岂不是丢了无尽的财富?霍邻等人的指责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霍邻补充道:
解缙听到这里,连忙走了出来,高声说:
朱允炆连连点头,看向群臣:
群臣无声。
高逊志走出来:
朱允炆笑着说:
高逊志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