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大督官解惑(一更)
最新网址: 委鲁母。
高忠光拿着锤子,敲打着刺刀,惊心动魄的战斗结束了,神机营进入休整。
邹鹏-骂骂咧咧,陌刀军的赵华、王万也义愤填膺,周围还有愤怒的军士,吵吵嚷嚷地就要去找瞿能告状,可人还没走多远,就遇到了大督官王景彰与大儒郭三省。
王景彰见众军士气势汹汹,还以为军中发生了不公之事,连忙拦住邹鹏、赵华等人,问:
邹鹏愤怒地说:
王景彰脸色一变。
这可是大事件,军士们冒死作战,为的就是杀敌立功,有人抹杀了他们的军功,不就相等于夺人钱财,挡人官路,杀人父母吗?
一旦引起军士哗变,那事情就严重多了,必须调查清楚,给所有军士一个交代!
王景彰止住喧哗一片的军士,厉声道:
郭三省连连点头,大督官果然不是白当的,面对军士气势汹汹,也不问发生了什么事,先兜个底,安抚军心再说。
面对王景彰的询问,邹鹏、赵华、王万等人又开始七嘴八舌。
王景彰指了名。
邹鹏看着王景彰,张口就来:
王景彰愣住了。
赵华不乐意了:
王景彰放松下来,看了一眼郭三省,对邹鹏等人说:
邹鹏被反驳的哑口无言。
赵华急了,喊道:
委屈,很委屈!
大明付出了血的代价战胜了敌人,说是内讧的结果。大明追击百里杀了帖木儿,说是***杀的。
这谣言简直是胡扯八道,有辱阵亡军士!
我们不答应!
王景彰明白众人的心情,也知晓他们的想法,从袖子里拿出了一本册子,翻开后面9一页,交给识字的赵华:
赵华接过,看来看,眼神一亮,高声念起:
王景彰收回册子,在手中晃了晃,说:
邹鹏松了一口气,历史会记住真相,没有谁能扭曲历史。
不过!
邹鹏还是不甘心:
王景彰招了招手,对周围聚过来的军士道:
邹鹏等人连忙追问。
王景彰并没有说朱棣与哈里的交易,而是从三个方面作了解释:
邹鹏等人点头,这也就是三天前的事,不过这个家伙的脑袋已经挂在了李德的马鞍上。
王景彰严肃地说:
赵华、邹鹏等人恍然。
亦力把里国范围很大,沙米查干控制地方也不全是直接控制,而是羁縻之策,地方头目臣服,听从调遣就行。
可亦力把里国被帖木儿的军队消灭了,沙米查干也被大明俘虏,地方没有了约束,已失去控制,趁机谋求独立、摆脱控制的头领、部落并不少,西准噶尔头目卓镇并不是唯一一个。
趁着大军主力都在,解决掉这些墙头草、野心草,确实更为稳妥一些。
王景彰继续说:
王万连忙问,众人也是疑惑。
大明都这么强了,不应该直接宣传强大,威慑瓦剌与鞑靼,让他们永不再敢犯边,为何还要示弱?
王景彰笑呵呵地说:
和平时期的军士升迁,其速度堪比爬行,三年能从大头兵混到总旗都是好的,十年未必能升千户。可战争不一样,战争是获取军功的最好方式,一场战争打下来,百户、千户都是有可能的,混个指挥史也不是没希望。
比如袁岳,人家就是从大头兵一路提升到指挥史的,西域之战后,他恐怕会直接进入都司任高级将官。再比如五军营的高忠光,投弹手王忠良,他们在战争中就从小兵就升至千户,等京师厘清军功,即便升不了,也少不了他们赏赐。
军士最渴望的就是军功,新军之策最激励人心的也是军功。环顾大明,打败了帖木儿之后,
哪里还有军功可以取?
南洋?
倭国?
那是水师夺取军功的地方,京军也好,边军也好,能介入的实在是少数。
西南有沐晟守着,乱不起来。
广西有人屠张辅镇着,怕军功也落不到别人手里去。
交趾已经安定了,教化也展开了,百姓归顺,造反的怕是没有,再说了,韩观就住在多邦城,造反也得过他那一关。
环顾大明四周,唯一能捞军功,唯一能赚大军功的,只有瓦剌和鞑靼了。
如果瓦剌和鞑靼听说大明打败了帖木儿十几万大军,还阵斩了帖木儿,以马哈木、阿鲁台、鬼力赤等人的胆量,估计会马上安排使臣前往京师,该送礼物的送礼物,该搬家的搬家,二十年内怕都不敢南下。
二十年,多少军士能熬二十年?
没敌人,没压力,没军功,军士很容易懈怠,战力直线下滑,到时候对大明并没有好处。从这个角度来说,瓦剌、鞑靼还得当大明的敌人,不当也不行。
军士多是鹰派,向往战争与军功,渴望开疆拓土,杀敌报国。听王景彰这么一说,顿时笑了起来,大将军朱棣这是想着阴一把瓦剌和鞑靼啊。
正好,听说瓦剌不太老实,几个月前还曾窥视过大明的威虏城,想配合帖木儿东西夹击大明军队,也不知道大将军给马哈木写了一封什么信,这个胆小鬼竟然没来,现在示弱一下,看看他有没有雄心做一次后面的黄雀。
还有鞑靼,溜达在河套附近,还时不时跑到大同关外,是应该找机会揍他们一顿。
王景彰见众人释然,便继续说:
邹鹏等人连连点头,大将军所思所想,着实不是大头兵可以知道的,一个谣言,都直接关系着西域大局,未来战局与贸易,娘的,回去之后读书去。
王景彰让军士们对内安抚下情绪,然后和郭三省走了出去。
郭三省平和地问:
王景彰耸了耸肩:
郭三省点了点头,宽慰了一句: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