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反贼何苦难为反贼
“皇帝也是瞎了眼,居然让叛逆去处置叛逆。”
在东行的路上,马援单独听第五伦详细说了此行的使命后,只斜着卧蚕凤目看他,意思十分明了。
第五伦只是哂然一笑,马援在贺兰山前听他说了“大志”,已将第五伦视为反贼,可就这样,他还是瞒着两位兄长真相,仍把女儿嫁给了自己,现在第五氏和马家绑在一起了,还能大义灭亲不成?
第五伦故意问他道:“丈人行,你对这魏成大尹欲反新复汉之事如何看?”
马援陷入了思索,半响后才沉吟道:“天下反复,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你道他复的是真汉,还是假汉?依我看,李焉亦是此辈也。”
确实如此,打个复汉旗号就正义化身了?那西北的卢芳算啥。
再者,虽然都是反贼,但反贼也分派系,马家在前汉武帝时就是大逆,否则他的两位兄长也不会积极拥抱新朝。至于第五伦,更是从未做过汉家臣子,也就他大父第五霸没事总念叨几句强汉男儿在异域横行的傲人战绩。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前朝强盛时的气势固然值得怀念,但其衰败沦亡之际的黑暗亦不能无视,精神刘家人,做不得。
所以,他们显然和复汉的这批人有异,同行是冤家啊!王莽这次还真是用对人了。
因为事态紧急,第五伦与马、耿连一路上的城郭大邑都顾不上进,第五伦绘画沿途地图形势的时间也没。百多人以日行百里的速度驰骋,七月底便抵达了新村又一个大队:后队郡。
河内再往北,魏地近在咫尺。
来到此处,与提前奉命抵达的五威司命府掾吏郭弘接头后,第五伦才惊讶地得知……
这来回都快一个月了,魏成大尹李焉竟然还跟没事人似的稳坐邺城!
冀州牧和牧监副这两个大吏,居然就在北边干看着,啥事都没干!
“你们在等什么,等我么?”
……
州牧的前身,乃是汉朝时的刺史,汉武帝以后,全国分十三州,设“州刺史”一人,主要职务是监察二千石和各郡豪强不法之事。
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可领!
不过那时刺史权力虽大,但秩禄尚小,才比六百石。
到了王莽当政后,为了适应地方郡国渐渐与中央离心的新局面,遂按照古书上“七命赐国,八命作牧“这句话,正式改刺史为州牧,见礼如三公,工资翻了好几倍。
到了近几年,随着郡国盗贼频发,王莽又赋予州牧兵权,让他们加大将军号,统筹一州剿匪事宜。不过随着州牧职权重心转向剿盗,之前的监察就松懈了。王莽决定再设“牧监副”一职,作为州牧副手,职责秩禄一如过去的刺史。
耿纯对此颇为不解:“既然有州牧掌兵可调遣各郡郡卒,又有牧监副督查地方之权,竟一事不做干等朝廷诏令,实在是不该啊。”
马援也如此认为:“前朝时,州刺史便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追捕谋逆者。昭帝年间,齐孝王孙刘泽欲图谋反时,青州刺史隽不疑发现后,直接逮捕了叛逆,之后才上奏皇帝。宣帝时,冀州发生民变,冀州刺史张敞也立刻调兵谋诛渠帅。”
就算没胆量直接发兵平乱,起码也能学学昭宣时的扬州刺史魏相,强势一点,将所在的各郡国二千石官员“多所贬退”啊。
第五伦道:“大概是害怕惊动了李焉,促成他速叛吧。”
其实,更可能是太过庸碌和缺乏决断,毕竟新朝现在的官场之道,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一些大吏,宁可坐蜡也不愿主动。
好消息是,李焉不知道他的谋划已经泄露,也在等,没有匆匆举旗造反。魏成被打成一片白地,对第五伦这走马上任的假尹可没好处。
如今魏成局势不明,李焉掌握一郡军政大权,肯定有其班底死忠,第五伦等人贸贸然进去,可能会直接送了人头。
“不论如何,还是得和冀州牧、牧监副取得联系,郭掾吏,他二人如何何在?”
颍川人郭弘当年还奉五威司命之令,去宣明里缉捕过第五伦呢。但第五伦知道他只是小吏承上命行事,只将仇记在陈崇、孔仁处,没为难郭弘。
郭弘只道:“听闻二君如今尚在巨鹿。”
巨鹿,正是耿纯的老家,第五伦点了他的名:“就劳烦伯山跑一趟,去将诏令副书交予二君,让他们发冀州郡兵南下。”
“我就假装是回乡省亲,路过魏成郡,李焉当不会怀疑。”耿纯平素嘻嘻哈哈,但做起事来却也认真,应诺而去。
而第五伦自己,则另有去处,皇帝在制诏里,让他持节前往东郡,风谕治亭郡大尹王闳派兵前往魏成。虽然治亭属于兖州,却是距离魏地,尤其是王莽老家元城县最近的地方,别的不说,先得把祖坟给护住了!
但第五伦要动身时,马援却不和他同行。
“我去邺城。”
马援是个喜欢自己拿主意的人:“伯鱼不单需要外力,还得有内应。”
“李焉不是在招纳四方俊杰图谋大事么?”
马援拍了拍自己,笑道:“如今,关中驰名的豪杰马文渊,来投他了!还不速速吐哺相迎?”
……
自河内沿着大河往东行数日,就是东郡。
就第五伦所知,这个郡是被王莽上了黑名单的,因为十多年前,王莽居摄准备代汉之前,就是东郡太守翟义掀起了一波反对王莽的大浪潮。
当年翟义联合汉宣帝的曾孙、严乡侯刘信,乘着秋后校兵时,发动郡兵举事,传檄声讨王莽书于各州郡。严厉谴责王莽名为汉公,实为汉贼,说他毒杀汉平帝、骗取摄政尊号、挟天子以令诸侯、蓄谋汉家天下等罪状。
末了还立刘信为天子,另立中央,聚合了十余万人,声势浩大,吓得王莽差点打消了代汉之谋。
不过当时天下皆已厌汉政,翟义的举事雷声大雨点小,被王邑、严尤轻松平定,他本人被分尸示众。倒是那位“天子”刘信不知所踪,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事后,王莽似乎觉得东郡太大,于是改制时将其一分为二,东边是“寿良郡”,西边是“治亭郡。为了控制这翟义残党活动的地域,还派遣了自家人来做大尹。
不过看来王大尹治理此地十余年,颇有仁政的成果要保不住了。如果说后队还算安定,第五伦进入治亭后,则发现沿着浑浊的黄河有大批流民,自东向西行进,沿途城邑大门紧闭,犹如敌国。
第五伦也连忙让属下将使者的节杖收起来,生怕暴露身份。毕竟朝廷天使的名声实在太坏,被替天行道的盗贼劫杀、被义愤填膺的流民围殴致死事时有发生,不得不防。
八月初,第五伦抵达治亭郡首府濮阳后,出示光禄大夫符节后,便入得治亭郡府,见到了治亭大尹,王闳。
王闳字公羡,五十余岁年纪,就第五伦所知,他乃是王家代汉的大功臣:王闳的父亲是“五侯”之一的平阿侯王谭,汉哀帝时打压王氏,连王莽都赶出了京师,倒是王闳得以担任中常侍。
汉哀帝好男色,宠爱董贤,任命他为大司马,而做了皇帝几年后,觉得世事难以挽救,颇感疲惫。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在一次麒麟殿的小宴上,汉哀帝竟举酒指着董贤对群臣道:“吾欲法尧禅舜,何如?”
这是以己为尧,以董贤为舜,要公然禅让了!
虽然老刘家的皇帝多是双向插头,但对男爱到这种程度的,真的唯独汉哀帝独一份,他却不知,这简直是在害董贤。
此言将连同董贤在内的所有大臣都吓傻了,还没等董贤表态,当时担任中常侍王闳便站了起来痛斥汉哀帝:“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于无穷。统业至重,天子无戏言!”
这话义正言辞,哀帝闻言默然不悦,下令王闳以后再也不得侍宴。
汉哀帝和董贤作为王莽的敌人,被王闳如此一番抢白,真是大快人心,而此事传出宫后,使得士人对汉家天子更加失望至极。
等到汉哀帝驾崩,王莽重新上位,在打击异己的时候,王闳也出力甚多,被视为王家二号人物。
可随着王莽权势日益巩固,王闳却被渐渐排挤出了王家的核心圈子,王邑等人后来居上。至新朝建立后,王闳也只封了个侯,与几位上公相差甚远,世人本以为他起码能做四辅三公四将,再不济也能得九卿六监之位,岂料最后却被撵到治亭郡来做大尹,虽是富郡,但还是有点远放的意味。
究竟是和王莽政见不合,还是受到了堂兄忌惮?不得而知,反正这次魏成出事,王莽第一想到能倚仗的人,不是冀州牧,仍是堂弟王闳。想来皇室成员,肯定是大新铁杆吧。
但奇怪的是,王闳见到第五伦时,却颇有些紧张,与他当年痛斥汉哀帝时的从容气度不符,难道是人越老越胆小么?
“闳拜见使者,不知天使来我鄙邑,所为何事?”
第五伦看了看一旁的郡丞等人,靠近王闳,低声道:“奉天子之命至此,还请大尹屏退左右,方敢读诏!”
王闳看着年轻的第五伦,似是感受到了他干大事前的杀气,只深吸了一口气,说自己要去郑重洗沐更衣后,才敢接诏。
第五伦请他自便,只负手在厅堂里看看屏风镜架灯烛之类,等了一会,才听到郡府中乱作一团,有人惊呼道。
“快召医者,大事不好。”
“王公,服毒了!”
……
PS:第三章在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