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200阅读网

第113章 麻纸与少年

小说: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 更新时间:2018-10-06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5200xiaoshuo.com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罗用这边正在大卖杜构同款油纸伞的时候,长安城那边的士族子弟们还在玩肥皂。网值得您收藏

  眼下正是贞观九年八月,距离当初罗三郎献皂方已有两个多月。

  想必再过一两个月,那些被派遣到草原上传播制皂之法的文官武吏也该回来了,若等到寒冬, 下起雪来, 行路就会变得十分艰难。

  时间过去这么久, 长安城中只要是稍微有些门路的家族,这时候都已经可以弄到那制皂的方子。

  那猪脂皂和羊脂皂的制法都十分简单,长安城的有钱人们自然不会满足于这么简单粗糙的制皂之法,就好比烹茶调香, 此制皂一事, 也有许多供才子佳人们diy的空间。

  在最近的长安城中, 常常可以听说谁谁家制出了一种什么样什么样的皂, 哪位小郎君又别出心裁, 哪位小娘子制皂手艺最佳,云云。

  不少人以名贵药材香料制皂, 什么人参皂沉香皂,都不算稀奇,以花入皂者更是数不胜数。而市面上普遍流行的,出了罗三郎推出以及各家仿制的艾草皂和桑葚皂,还有一种竹叶皂,那种竹叶皂的制法并不难,主要就看谁家制出来的肥皂颜色最青,香味最好。

  阿枝也是个做活仔细又肯琢磨的,她制出来的竹叶皂就很不错,每日制些竹叶皂拿出去卖了,也能挣些钱粮。

  这竹叶皂很得读书人们的喜爱,价格又不算太贵,绝大多数小康之家都还消费得起,于是也就颇有市场,阿枝要价不高,每日里做出来多少,左邻右舍分一分,基本上也就没剩下多少了。

  他们现在已经搬到罗用这个小院来住,罗用这个院子比起他们先前那个院子,屋子更新一些,地方也宽敞一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侯蔺和乔俊林都有各自的交际应酬,在这种情况下,住在高档小区,自然要比住城中村来得体面。侯蔺也不是那么想不开的人,罗用既然都已经开口了,又把钥匙留在了阿枝那里,他想了想,最终还是搬过来了。

  搬过来这边以后,阿枝原先那个活计也就辞掉了,因为离得太远。

  后来长安城中流行起各种肥皂,阿枝便也开始做肥皂卖,虽然那制皂之法罗用上回来长安的时候就已经跟她说了,但他也提醒阿枝,以他们三人目前在长安城的处境,还是不要做什么太打眼的事情为好,尤其是这种小买卖,若是传出话去,乔俊林和侯蔺就得被他们的那些同窗同僚耻笑。

  阿枝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这时候的上流社会最是讲究清贵,出身微薄在很多人眼里就好比先天不足,小买卖人在他们眼中更是卑微低贱的。

  正是因为如此,阿枝现在每日里做出的肥皂,宁愿以较低的价钱卖与左邻右舍,也不肯自己拿出去零卖。他们的那些左邻右舍得了这价廉物美的肥皂,除了自家用的以及拿去送人的,多数都转卖给了亲朋好友,就算不挣钱财,挣些人情也是好的。

  侯蔺和乔俊林舅甥二人在家的时候也会帮忙制皂,阿枝也知道他二人压力很大,也不太想让他们帮忙。

  侯蔺就不说了,乔俊林今年才十六岁,每日里除了读书练武应酬,便是回家给她帮忙,吃饭睡觉,日复一日,未曾见他有过松懈的时候。

  近日与乔俊林走得挺近的杜惜也这样说他:“你每日这般,何曾有过闲适的时候?”

  “要闲适何用?”乔俊林这时候正用调羹挑了一些磨碎的茶叶粉往陶壶里放。

  唐初这时候的茶,还不是后世的清茶,而是一种加了许多食材煮出来的饮品,又名酪浆。

  这烹茶之道,也是几乎所有读书人的必修课,不过杜惜本人也是不精此道,这两日说是让乔俊林过来跟他学烹茶,实际上也不过是为了向外人做出来他与乔俊林走得很近的样子罢了,既然已经答应罗用要带带这个乔俊林,他自然也不会食言。

  “整日只知埋头赶路,大好的风景都被你错过了,岂不无趣。”杜惜斜倚在塌上,懒洋洋道。

  “整日只知道看景,直到日暮西山,才发现自己拢共才走了没有半里地,岂不蠢极。”乔俊林勾了勾嘴角,微微笑道。

  少年人过分端正的面盘,过分笔挺的背脊,还有那因为过分的坚定而显得太过锋利的目光,无一不透露出他骨子里的那份倔强,甚至偏执。

  “走得太快会没朋友。”杜惜依旧笑眯眯的,好像并不会因为乔俊林过分的认真和犀利便失了趣味。

  “……”乔俊林这一次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垂下眼眸轻轻笑了一下。

  不能与他同行的朋友,要来何用。

  杜惜也只是撇撇嘴,好像对于乔俊林的论调很是不以为然,他也根本不把这个毛头小子当盘菜。

  然后等到乔俊林走了以后,杜七郎便拎着一把剑到院子里习武去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时候的杜七郎并没有听说过这句话,但他确实已经感觉到了这样的危机。

  另一边,乔俊林从杜府出来,穿街过巷,走在长安城的沙土路上。

  这时候的长安城中的几条大街,都是用河沙铺过的,这样的路面比泥土路好些,不会稍微见点水就是满地污泥,但也经不住那些牛车马车的踩踏倾轧,路面处难免还是会有些坑洼,若是遇着下雨天,再加上那些被行人牲畜车辆从别处带来的稀泥,路况也是堪忧。

  好在这一天是个大晴天,进了他们那个小院所在的坊间,街头巷尾,挑担的闲逛的,处处都显得十分热闹。

  乔俊林看到有一个挑担卖纸的庄户人,便凑过去看了看,见那纸的质量不错,便从身上掏出几枚铜钱,买了一摞。

  若是去那文房店中,这几文钱,人家怕是连看都不爱看,从前侯蔺带乔俊林去买纸,一次若买一刀,动辄便是数百文钱,乃至于他们舅甥二人用纸的时候都是一省再省。

  但是这街面上的麻纸,只要花一文钱就能买到两大张,乔俊林花了五文钱,对方还送给他一张边角略略有些残缺的,总共得了十一张,这些纸裁开来,够他练字用挺久的。

  现如今在长安城中,像这种卖纸的担子也是随处可见,相传那离石县的罗三郎造纸不成,倒是造出了一种如厕用的草纸。

  后来他的造纸方子流传出来,有些人学他那样造造纸卖,也有一些人则是参照那个方子,用其他材料代替秸秆造纸,然后现在市面上就出现了这种麻纸。

  这麻纸虽然比不上店里头卖的一些高档纸,但同样也可以用来书写,它的出现,对于那些家境相对没有那么好的学子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要知道在四门学中,也有许多学生都是跟乔俊林差不多的经济条件,父亲或者爷爷当个小官,每月所得那点俸禄,既要养活家人又要应付各种交际应酬人情往来,若是根底深厚的世族大家,便还要从家中拿钱来花,若是没有多少家底,那便只好拮据度日了。

  除了四门学,另外还有书学和算学,那两所学校学生更多,超员更严重,而且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境也都比较一般,现在既然能在纸张上剩下一大笔花销,也没几个人会选择打肿脸充胖子,于是这种麻纸很快便在长安城中打开了市场。

  凡是有利就有弊,这种麻纸的出现让很多家境困难的学子得到了实惠,然而对于那些依靠造纸获利的家族来说,这简直就跟从他们身上割肉没两样。

  乔俊林近来跟杜惜一起出去活动的时候,听说了一些对罗用不好的话,也担心有些人会按捺不住对罗用不利,但他也知道,罗用自己对于这一点不可能毫无所觉,明明不可为而为之,那家伙的胆子也不是一般的大。

  只是,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自己又能为他做些什么呢?

  少年人目光沉沉地回到院中,笑着与阿枝打过一个招呼,便再一次将自己关在了房中。

  这夏末时节的阳光和清风,统统都被他关在了门外。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纸的价格,我刚刚百度了一下,据说现在好一点的宣州纸,一刀都要两千往上,这个简直太凶残了,估计在大唐朝也便宜不了,想想那时候的人都没什么经济收入,哪里的钱买纸,读不起书什么的,太正常了。

  ···

  然后那什么,这几天又断更了,我很没脸。前两天码了半章,不太满意,稍微放了放,转眼又过去好几天。今天听听歌,脑子好像终于又能转开了,于是重头来过。

  信的《如果你在就好了》,howo有毒,推荐大家也听听看。

小说5200阅读网www.5200xiaoshuo.com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